通用串行总线(英语:Universal Serial Bus,缩写:USB)是连接电脑与设备的一种序列总线标准,也是一种输入输出(I/O) 连接端口的技术规范,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等信息通信产品,并扩展至摄影器材、数字电视(机顶盒)、游戏机等其它相关领域。 USB最初是由英特尔与微软倡导发起,最大的特点是尽可能地实现热插拔和即插即用。当设备插入时,主机枚举到此设备并加载所需的驱动程序,因此其在使用上远比PCI和ISA等总线方便。 USB Type-C,又称USB-C,也称Type-C。USB-C规范是USB开发者论坛(USB-IF)发布的,在2014年8月完成。 在USB-C之前有USB Type-A(USB-A)、USB Type-B(USB-B)、USB Mini-A(Mini-A)、USB Mini-B(Mini-B)、USB Mini-AB(Mini-AB)、USB Micro-A(Micro-A)、USB Micro-B(Micro-B)、USB Micro-AB(Micro-AB);和USB-C一样,这些规范标准都是机械和电子标准。 在详细说之前说一说USB-IF的数据传输和供电协议。数据线不但有物理形状规范标准,也有数据传输和供电标准协议。  ### USB数据传输 到目前为止USB-IF发布了USB1.0、USB1.1、USB2.0、USB3.0、USB3.1、USB3.2、USB 4数据传输协议。 USB 1.0: 1996年1月发布,数据传输速率为1.5Mbps(Low-Speed)和12Mbps(Full-Speed)。无预测及通过检测功能,Full-Speed也难以达成,仅极少数出现在市场上。 USB 1.1: 1998年9月发布,修正1.0版已发现的问题,主要是关于USB Hubs及Full-Speed,最早被采用的修订版。 USB 2.0: 2000年4月发布。增加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480Mbps。 USB 3.0: 2008年11月发布,传输速度由480Mbps大幅提升到5Gbps。后更名为USB 3.1 Gen 1 USB 3.1: 2013年7月发布,传输速度提升为10Gbps。 USB 3.2: USB 3.2是USB 3.0和USB 3.1的双通道模式。 USB 3.0的双通道模式为USB 3.2 Gen 1x2,传输速度和USB 3.1一样,是10Gbps。 USB 3.1的双通道模式为USB 3.2 Gen 2x2,传输速度是20Gbps。 > 从USB 3.2开始,使用的接口类型是USB-C。 USB 4: 2019年9月3日发布。传输速度为40Gbps。  ### USB供电标准 USB-IF发布了USB BC和USB PD充电供电标准,在USB PD2.0发布之前,USB的供电是5V,最大电流为3(1.5)A<没找到详细的文章>,也就是最大功率为15W。使用的接口供电端USB-A和USB-B(极少),受电端是Mini-A(B)、Micro-A(B)、USB-B(极少)。 USB PD2.0快充标准发布于2014年8月,规定了必须使用USB-C接口,充电最大功率提高到100W。 USB PD3.0快充标准发布于2015年11月,供电功率和2.0一样,只是增加了设备验证相关的功能。 USB PD3.0 PPS快充标准发布于2017年1月,这个标准增加了宽幅电压(3.3-(5.9、11、16、21))V。 USB PD3.1快充标准发布于2021年5月,充电最大功率提高到240W。目前市面上相关产品很少(苹果的140W)。 > 根据USB-IF要求,超过60W供电就需要使用E-marker芯片 通过USB-A(B)供电电压为5V,最大3A。市面上常见的最大功率为5V2.4A。受电端为Mini-A(B)、Micro-A(B)、USB-C。 提高充电功率有三个方向,一个是提高电流,一个是提高电压,最后就是都提高。提高电压的风险在于高电压可能击穿芯片,提高电流的风险在于线缆发热。 ### 中国厂商USB供电 国产安卓手机的各种厂商快充协议都是私有的,需要厂商原装的线缆和充电头。 从提高充电功率的三个方向来讲,不管是提高电压还是提高电流,都有风险,所以为了避开这些风险都要有相关的规范(约定)。如果不使用USB-IF的标准规范,那就只能自己改造。 厂商改造后的供电线缆有三类:USB-A to Micro-B(A to Micro-B)、USB-A to USB-C(A to C)、USB-C to USB-C(C to C)。 USB-A有4个引脚以及金属固定座,标准USB-A 4个引脚都有规定的用途了,所以改造就只能在固定座上进行。国产的使用USB-A供电的快充就是利用固定座传输握手信号,激发快充。 USB-C有12个引脚和金属固定座,有特用于传输辅助信号的引脚,所以不需要改造。 从三种线缆就可以得出:如果原装的充电头是USB-C供电,那么用三方的C to C线缆配合原装充电头可以用上厂商快充;如果如果原装的充电头是USB-A供电,那么就只能用原装的线缆才能用上厂商快充; ### 苹果设备供电 苹果的有线供电是使用USB-IF的标准规范,所以只要是支持PD协议的充电头都能给苹果设备进行充电。 目前苹果的充电线缆有A to L(Lightning)、C to L(Lightning)、C to C、C to MagSafe-3,以及USB-A和USB-C的手表无线充电线缆。 目前iPad全系都用C to C进行供电了,16年之后的MacBook产品也是C to C,21年之后的14/16寸的Pro更是支持C to MagSafe-3。 ### 国产安卓充电器和数据线给iPad充电 使用国产安卓充电器和A to C和C to C线缆就可以给iPad充电,USB充电器给设备供电的时候默认是5V电压。 如果充电器是A口供电,线缆为三方的A to C,那么因没有握手信号线,不激活充电头快充输出,充电器会用5V1A进行供电,然后iPad在使用功率大于5W的时候就出现了一边充电一边掉电的现象了;如果还配上原装的A to C线缆,因有握手信号,这就有可能触活充电器的快充,然后充电器提高供电电压,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会发生iPad主板被烧坏的现象了。 所以,不要用国产安卓的原装A to C线缆给苹果设备充电!!! 国产的充电器不能给iPad充电不是因为iPad的线被阉割,是充电器的充电协议不支持PD。任意的支持PD的充电器都能给苹果设备充电! ### 最后 不要用国产安卓的原装A to C线缆给苹果设备充电!!!不要用国产安卓的原装A to C线缆给苹果设备充电!!!不要用国产安卓的原装A to C线缆给苹果设备充电!!! > 数据来源:维基百科,关键词:`USB Type C`、`USB`、`USB Power Delivery`
没有评论